产品别名 |
人物肖像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由于中国人物雕塑起源于工艺美术,因此大部分人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;注重人物面部刻画,并对塑像加彩,塑绘结合,互相补充,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;注重以形传神,以凝练的人物雕塑语言,表现高度的意象美。人物雕塑是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。
人物雕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,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。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雕塑开始出现,继商、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。人物雕塑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。
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一些经济、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,如上海、天津、成都、广州、重庆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人物雕塑。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,伴随着和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人物雕塑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其中不乏之作。在人物雕塑创作十分活跃的情况下,80年代初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,负责全国城市雕塑的规划、筹备、协调及创作工作,从此中国的人物雕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。
人的形象大为丰富,数量增多,出现了武士、侍从、伎乐、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,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,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,形象写实、生动。
男俑披巾,手中持物。由于烧制火候极低,大多已残毁。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早期墓葬出土陶俑中的舞俑群,造型简略而姿态生动。彩绘木俑多出于战国楚墓,有仆侍、庖厨、伎乐等不同的身份。湖南长沙 406号楚墓所出30个木俑,男女有别,一般是雕刻出身体形状与五官后,先涂白粉,再以墨、朱两色绘出眉目胡髭及冠、带、襟、袖、裾等,手足和佩剑是分别制成后装配的。
河南洛阳金村东周墓还出土过银俑,戴弁,着窄袖短袍,系带,缠行□。有人认为是胡人形象,其造型水平较高。另外,还有连同活动环境表现的俑群。如浙江绍兴坡塘战国墓所出青铜伎乐铜屋,有男女裸体6人持乐器在屋内演奏,铜屋顶上矗立柱,柱头铸一大鸟,推测可能与古越人的图腾信仰或宗教习俗有关。